為全麵反映我國2018年生態環境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國家統計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主管部門共同編製完成《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總的來看,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出現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複。《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具體有哪些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大氣環境
空氣: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年平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 2018年338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數比例 2018年338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不同級別天數比例年際比較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5%,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為62.2%,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汙染物濃度變化 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1%,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
2018年長三角地區汙染物濃度變化 汾渭平原1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4.3%,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
2018年汾渭平原汙染物濃度變化 酸雨:全國酸雨區麵積約53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5.5%,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酸雨汙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雲貴高原以東地區,總體仍為硫酸型。 2018年全國降水pH年均值等值線分布示意圖 2.淡水環境
地表水: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麵比例為71.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麵比例為6.7%,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 2018年全國地表水水質類別年際比較 長江、黃河、珠江、鬆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的1613個水質斷麵中,Ⅰ~Ⅲ類水質斷麵比例為74.3%,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麵比例為6.9%,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2018年全國流域總體水質狀況 2018年全國流域總體水質狀況年際比較 監測的111個重要湖泊(水庫)中,Ⅰ~Ⅲ類水質湖泊(水庫)比例為66.7%,劣Ⅴ類比例為8.1%。107個監測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中,貧營養占9.3%,中營養占61.7%,輕度富營養占23.4%,中度富營養占5.6%。
在用集中式B体育官网在线登录飲用水水源:906個在用集中式B体育官网在线登录飲用水水源監測斷麵(點位)中,814個全年均達標,占89.8%;871個在用集中式B体育官网在线登录飲用水水源地中,達標水源地比例為90.9%。
地下水:全國10168個國家級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Ⅰ類水質監測點占1.9%,Ⅱ類占9.0%,Ⅲ類占2.9%,Ⅳ類占70.7%,Ⅴ類占15.5%。全國2833處淺層地下水監測井水質總體較差。Ⅰ~Ⅲ類水質監測井占23.9%,Ⅳ類占29.2%,Ⅴ類占46.9%。
3.海洋環境
管轄海域:夏季一類水質海域麵積占管轄海域麵積的96.3%,劣於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麵積占管轄海域的1.1%。 2018年夏季中國管轄海域水質分布示意圖 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優良(一類、二類)海水比例為74.6%,三類為6.7%,四類為3.1%,劣四類為15.6%。與2017年相比,優良海水比例上升6.7個百分點,三類下降3.4個百分點,四類下降3.4個百分點,劣四類持平。 2018年沿海省份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年際比較 入海河流:監測的194個入海河流斷麵中,Ⅰ~Ⅲ類斷麵比例為45.9%,劣Ⅴ類斷麵比例為14.9%。 2018年入海河流水質狀況年際比較 4.土地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農用地64486.4萬公頃,其中耕地13488.1萬公頃,園地1421.4萬公頃,林地25280.2萬公頃,牧草地21932.0萬公頃;建設用地3957.4萬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213.1萬公頃。
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全國土壤侵蝕總麵積294.9萬平方千米,占普查總麵積的31.1%。其中,水力侵蝕麵積129.3萬平方千米,風力侵蝕麵積165.6萬平方千米。
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全國荒漠化土地麵積261.16萬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麵積172.12萬平方千米。根據岩溶地區第三次石漠化監測結果,全國岩溶地區現有石漠化土地麵積10.07萬平方千米。

5.自然生態 2018年全國縣域生態環境質量分布示意圖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優和良的縣域麵積占國土麵積的44.7%。
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750個,總麵積147.17萬平方千米。其中,自然保護區陸域麵積142.70萬平方千米,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4.86%。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3個,總麵積約97.45萬平方千米。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別新增或規模擴大人類活動2304處和2384處,總麵積分別為13.97平方千米和11.16平方千米。
中國具有森林類型212類、竹林36類、灌叢113類、草甸77類、草原55類、荒漠52類、自然濕地30類。有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4大海洋生態係統,以及農田、人工林、人工濕地、人工草地和城市等人工生態係統。
中國已知物種及種下單元數98317種。其中,動物界42048種,植物界44510種,細菌界469種,色素界2263種,真菌界6339種,原生動物界1883種,病毒805種。
全國已發現5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3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危害性較高的外來入侵物種先後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52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為應對外來入侵物種,我部已發布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頒布《外來物種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印發《關於做好自然生態係統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重點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
6.聲環境
32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晝間區域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54.4分貝,聲環境質量總體達到二級。 2018年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各級別城市比例年際比較 31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夜間區域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46.0分貝,聲環境質量總體達到三級。
3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67.0分貝,聲環境質量總體達到一級。 2018年全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各級別城市比例年際比較 3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夜間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58.1分貝,聲環境質量總體達到二級。功能區聲環境晝間達標率為92.6%,夜間達標率為73.5%。
7.輻射環境
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和重點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水平總體良好。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漲落範圍內,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於國家規定的相應限值。 2018年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分布示意圖 8.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
氣候變化: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10.09℃,比常年偏高0.54℃。全國平均降水量673.8毫米,比常年偏多7.0%,比2017年偏多3.9%;北方大部降水量偏多,南方大部降水量接近常年。 1951—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初步核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約4.0%,超過年度預期目標0.1個百分點;比2005年下降45.8%,提前達到2020年目標。
中國沿海海平麵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麵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1993—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麵上升速率為3.15±0.3毫米/年。好文推薦:B体育官网在线登录汙水處理的工作原理
自然災害:全國未發生大範圍流域性暴雨洪澇災害,總體上比常年偏輕。旱情比常年偏輕。
9基礎設施與能源
基礎設施:全國設市城市汙水處理能力1.67億立方米/日,累計處理汙水量519億立方米。全國城市B体育官网在线登录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72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率98.2%。
能源:全國能源消費總量46.4億噸標準煤,比2017年增長3.3%。其中,煤炭消費量增長1.0%,原油消費量增長6.5%,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7.7%,電力消費量增長8.5%。
2018年主要能源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2018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海洋環境總體穩中向好,生態係統格局總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
下一篇:為什麽要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