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設備出水帶泥原因及解決方法是什麽:
1.衝擊負荷的存在
判斷要點:出水伴有渾濁現象
分析:活性汙泥負荷導致的流水所夾帶的顆粒物質有一半是活性汙泥沒有沉降的顆粒,受到衝擊時活性汙泥的活性增強,從而使顆粒間的絮凝性變差。

工藝控製指標表現:
SV:沉降緩慢上清液彌漫性渾濁。
DO:同等曝氣DO明顯偏低大約低30%
汙泥增長:汙泥增長迅速每天約20%增長量。
F/M:F/M超過了0.5
解決方法:降低衝擊負荷可通過物化區的調勻水質和水量來實現。另外提高MLSS來抗擊負荷。
2.活性汙泥老化
判斷要點:上清液帶有細小未沉降絮體但間隙水清澈
分析:導致活性汙泥老化的原因:ⅰ.排泥不及時;ⅱ.進水濃度過低;ⅲ.MLSS控製過高。
工藝控製指標表現:
SV30:沉降速度加快(3min內完成90%的過程);活性汙泥壓縮性增加(SV30低於8%);沉降顏色過深(呈深棕色)。
DO:曝氣減小DO仍偏高
汙泥增長:較之前減少
解決方法:把握好F/M值避免長期低負荷運行增加進水底物濃度和降低MLSS
3.活性汙泥中毒
判斷要點:如果原生動物消失明顯同時伴有放流水夾帶懸浮顆粒出水COD上升明顯。
分析:活性汙泥受到有毒物質的衝擊,抑製了正常的代謝,從而導致COD出水升高明顯。
工藝控製指標表現:
SV:上清液渾濁,汙泥顏色暗淡,上清液始終處於渾濁狀態與沉降時間沒有關係。
DO:同等曝氣力度DO比平時高。
解決方法:加大排泥,置換受抑製的活性汙泥
4.沉降過程中出現反硝化現象
判斷要點:在反硝化過程中所產生氣體夾帶汙泥上浮。
分析:活性汙泥混合液的濃度高,曝氣不足。
工藝控製指標表現:
SV:活性汙泥先沉降後上浮上浮活性汙泥經攪拌又會下沉。
DO:缺氧狀態
解決方法:提高曝氣;提高底物濃度;降低進水中的含氮量來避免因C/N失衡。
5.曝氣過度
判斷要點:絮凝能力減弱,嚴重時絮團不具備絮凝能力。
分析:曝氣過度,不利於活性汙泥的正常生長繁殖,活性汙泥絮團在氣泡的作用下破裂。
工藝控製指標表現:
SV:在整個沉降過程中,上清液中的微小顆粒多,有下沉的也有上浮的。
DO:長期高曝氣(低負荷)
解決方法:減少曝氣;減少排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