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除鐵。從現場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活性汙泥呈紅褐色,進水中Fe2+濃度約為80~90mg/L,過高的鐵離子會造成曝氣係統的堵塞,影響生物處理的正常運行,增加除鐵工序是必要的。
除鐵可以通過源頭調控和末端治理2種方式解決。源頭調控對於已經運營了十幾年的工業園區來講難度較大,需要對園區入住的幾個鋼鐵企業建設若幹個分散性的除鐵設施,建設、運行、管理工作量更大,需要協調的工作較多,因此選擇了末端集中除鐵方案。
除鐵一般通過曝氣的方式解決,曝氣除鐵的過程會產生一定濃度的鐵係絮凝劑,具有強化一級沉澱的功能,在工業聚集區廢水處理工藝中考慮強化一級沉澱工序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的削減來水中的難降解COD、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保障後續生物係統正常運行;此外還可以有效去除進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性物質,減少後續處理負荷,而懸浮物和膠體性物質對後續脫氮除磷所需碳源的貢獻較小。從這個角度來看,對脫氮除磷要求較高的廢水處理工程采用強化一級沉澱工序是可行的。
(3)水質調理。本工程接收的廢水經過源頭治理後排入,容易降解的汙染物在源頭治理過程中已經消耗殆盡,營養物不均衡是末端治理工程麵臨的普遍問題,同時也是保障生物處理穩定運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實際進水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低碳高氮現象突出,碳源不足將成為生物脫氮的主要限製性因素,必須考慮補充外加碳源;此外進水TP含量隨季節性波動較大,濃度小於1.0mg/L的時段較長,曝氣除鐵的過程也會進一步降低進入生物係統磷元素,為維持活性汙泥正常運行,補充適當的磷元素是必要的。
(4)難降解有機物去除。明確廢水中難降解有機物的含量是製定工藝方案、合理確定各工序設計參數、確保末端穩定達標的前提和基礎。
現狀工程采用奧貝爾氧化溝作為生物處理係統,由於實際處理量未達到設計規模,實際停留時間32~41h左右,停留時間很長,出水COD一直維持在50~60mg/L,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難降解COD的含量。
提標改造工程通過曝氣除鐵(強化一級沉澱)、強化生物處理、氣浮過濾等深度除濁措施盡可能提高對難降解COD的去除效果,同時采用羥基氧化工藝保障出水COD達標排放。
(5)深度脫氮。明確進水中不可氨化的有機氮含量是保障出水TN達標排放的前提條件。從實際進水水質的統計資料來看,氨氮和總氮指標差值為5mg/L左右,不可氨化的有機氮含量可以接受,可以采用生物脫氮的方式保障TN達標排放。
2.5工藝流程
預處理階段增加進水調節池及事故貯存池,增加pH調節和曝氣除鐵池,細格柵後補充氰化物及生物毒性在線監測設施;生物處理階段將現狀奧貝爾氧化溝調整為4段AO生物池,投加粉末活性碳形成低濃度PACT工藝;深度處理階段采用高效淺層納米氣浮、兩級臭氧催化氧化和細砂過濾器。主體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6主要設計參數
2.6.1調節池及事故池
廢水經沉砂池後重力流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停留時間8h;事故池停留時間4h,排空時間48h。調節池內設置潛水推流器防止沉泥,廢水經調節以後後續設計規模按照平均流量考慮。好文閱讀: 離心機的日常保養都有哪些?
下一篇:短程硝化進程6大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