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曆史上的雷州半島十年九旱,當地居民時常麵臨溫飽的劫難。上世紀50年代末,湛江地委書記孟憲德帶領30多萬勞動大軍向運河進軍,一舉解決了雷州半島千百年來淡水短缺的大難題。鶴地水庫也成為雷州半島最重要的地表水源,被譽為湛江“大水缸”。
鶴地水庫不僅保障了湛江水資源的供給,還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前沿,走穩智慧水文道路。2019年10月,由廣東水利廳水利信息化與遙感應用研究所承擔完成的“鶴地水庫水環境遙感遙測信息監測項目”主體工程順利通過驗收。該項目總投資7400多萬元,建成鶴地水庫庫區水環境遙感遙測監測平台,增設庫區敏感點視頻監控點20處;建成截汙管道2800多米,兩座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日處理能力500噸;完成7.4公裏渠首重點水域岸坡生態整治;建設標準化鶴地水庫防汛搶險通道5公裏。
據悉,水環境遙感監測係統充分利用物聯網、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等手段,根據懸浮泥沙、葉綠素a、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等水質指標對水質等級進行了劃分,隨時隨地掌握庫區水質情況的時空變化,大大提升庫區監管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除了技術先行,截至2020年上半年,省、市財政預算下達安排的鶴地水庫綜合環境整治專項資金為42536.48萬元,管理局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重拳打擊水事違法行為。此外,青年運河管理局還與臨近省市簽訂建立聯合聯防機製,完善水庫周邊防治汙染、整治管理等裝備,並通過掛宣傳板拉橫幅、流動宣傳車、張貼通告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水資源保護行動。
經過近幾年不懈努力,鶴地水庫的水環境管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水質明顯好轉,從整治前的總體Ⅳ類、局部劣Ⅴ類提升為近三年總體Ⅲ類、部分時段Ⅱ類,連續保持優良水體的水平,切實保障了湛江人民“大水缸”。
下一篇:惱裏鎮東沙村汙水處理一體機發貨